黄酒与历史的故事_酒行天下

黄酒与历史的故事

2022-06-29 21:53:56  浏览:506  作者:酒行天下
黄酒有悠久的历史,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,黄酒和历史是怎样交融的呢?看看黄酒与历史的故事吧!在如今的绍兴沈园,正南断垣上,陆游的千古绝唱...

黄酒有悠久的历史,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,黄酒和历史是怎样交融的呢?看看黄酒与历史的故事吧!

在如今的绍兴沈园,正南断垣上,陆游的千古绝唱《钗头凤》刻痕依旧。相传陆游与表妹唐琬儿婚后琴瑟甚和,只可惜陆母不喜欢唐琬儿,*终陆游迫于孝道而与唐琬儿分袂。但思念之情岂是说断就断的,10年后在沈园二人相遇,彼此怀念旧事,潸然泪下,陆游无限悲戚,饮罢几盏绍兴酒后,写下了饱含自己对唐琬儿一片深情的《钗头凤》。

1656384009747256.png

其实在陆游之前,痛饮绍兴酒已蔚然成风,酒里融入的是精神,是斗志。

2500年前的《吕氏春秋.顺民篇》有载:越王有酒,流之江,与民同之。句践出师伐吴时,父老向他献酒,他把酒倒在河的上流,与将士们一起迎流共饮,于是士卒感奋,战气百倍,历史上称为“箪醪劳师”。

公元前492年,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,句践为了雪耻想到了增加兵力和劳动力,于是颁昭奖励生育,并把酒作为生育子女的奖品。据《国语.越语》载:“生丈夫(男孩),二壶酒,一犬;生女子,二壶酒,一豚。”

西汉开始对酒类实行了专卖,这也是后来历代酒类专卖和征收酒税的起源。

魏晋之际,司马懿和曹操争权,氏族中很多人为了回避矛盾尖锐的现实,往往纵酒佯狂。当时会稽为大郡,名士云集,风气所及,酿酒、饮酒之风盛起。《晋书》中有载,有山阴人孔群,“性嗜酒,……尝与亲友书云:‘今年田得七百石秫米,不足了曲蘖事。’”一年收了700石糯米,还不够他酿酒喝呢。这自然是比较突出的例子,但当时饮酒之风气可见一斑。

唐宋时期绍兴酒进入到全面发展的阶段。唐时,绍兴称越州,又是浙东道道*所在。经济的发展,山水的清秀使绍兴成为人们向往之地,文人好酒对绍兴酒的发展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。

宋朝把酒税作为重要的财政收入,在官府的倡导下绍兴酿酒事业更上层楼,绍兴酿酒行业所缴税收也名列前矛。南宋建都临安(今杭州),达官贵人云集西湖,“直把杭州作汴州”,酒的消费量大涨,卖酒成了一个十分挣*的行业。绍兴离杭州尺尺之遥,城内也酒肆林立,正如陆游诗云,“城中酒垆千百家”,酿酒业达到了**的繁荣。由于大量酿酒,原料糯米价格上涨,南宋初绍兴的糯米价格比粳米高出一倍。糯米贵了,农民就纷纷改种糯稻了。当时绍兴农田种糯米的竟占3/5,到了连吃饭的粮食都置于不顾的地步。这种情况几乎一直沿续到明朝,以致出现了“酿日行而炊日阻”的形势。

到了明洪武二十七年(1394年),开始允许私营酿酒业的存在,绍兴因此“春来无处不酒家”,可见当时的酒店之多。绍兴酒的花色品种也有了增加,有用绿豆为曲酿制的豆酒,还有地黄酒、鲫鱼酒等。明中叶以后大酿坊陆续出现,绍兴县东浦镇的“孝贞”,湖塘乡的“叶万源”、“田德润”等酒坊,都创设于明代。“孝贞”所产的竹叶青酒,因着色较淡,色如竹叶而得名,其味甘鲜爽口。湖塘乡还有“章万润”酒坊很有名,坊主原是“叶万源”的开耙技工,以后设坊自酿,具有相当规模。入清以后,东浦的“王宝和”创设于清初,城内的“沈永和”创设于康熙年间。

乾隆以后,东浦有“越明”、“贤良”、“诚实”、“汤元元”、“陈忠义”、“中山”、“云集”等,阮社乡有“章东明”、“高长兴”、“善元泰”、“茅万茂”等,双梅乡有“萧忠义”、“潘大兴”等,马山镇有“谦豫萃”,马安乡有“言茂元”等。这些都是比较有名的酒坊,资金雄厚,有宽大的作场,集中的技术力量,又有称为“水客”的推销人员,还通过水路向苏南丹阳、无锡等产粮区大批收购糯米作为原料,以扩大生产。因而无论从生产规模、生产能力以及经营方法等方面,都是过去一家一户的家酿和零星小作坊所望尘莫及的。在清朝初期,绍兴酒的行销范围已遍及全国各地。康熙《会稽县志》有“越酒行**”之说。

黄酒与历史的故事并没有因为到了现代就戛然而止,它必将和历史继续融合,在中国的酒史上书写更辉煌的篇章。


百年赤水.酱香美酒

厂家直销.微信获取

1672370987798.png

评论区

共 0 条评论
  • 这篇文章还没有收到评论,赶紧来抢沙发吧~

【随机内容】

返回顶部